学院新闻
国际发展合作党支部召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集体学习会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5月15日国际发展合作党支部以线上形式召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学习会议。党支部书记张竞镭副院长主持并讲授主题党课,支部全体教师和学生党员参与学习。
一、集中学习:深学细悟八项规定核心要义
会议伊始,张竞镭副院长带领全体人员逐段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重点内容,系统解读中央八项规定的历史背景、精神实质及实践要求。她强调,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等八个方面切入,释放出“严”的强烈信号。通过引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查处‘四风’问题116.7万起、处分108.1万人”等数据,深刻阐明党中央纠治歪风邪气的坚定决心。
在学习“作风问题本质是党性问题”时,张竞镭副院长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本”,必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从思想上正本清源,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 “总开关” 问题。
二、专题党课:八项规定精神的时代变革力量
张竞镭副院长以“八项规定精神的时代变革力量”为题讲授专题党课,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家治理五个维度系统阐述八项规定带来的深远影响。
中央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撬动全面从严治党大变局,推动全党在政治从严、思想从严、治吏从严等“七个从严”中实现革命性锻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推动公共资金、资源优化配置,大幅压减 “三公经费”,净化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2024年GDP较2012年增长超2.5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清障赋能;以“条凳座谈会”“四下基层”等方式密切联系群众,2016年以来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20余万个,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赢得群众拥护,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破除“面子文化”“特权思想”,倡导崇俭戒奢,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基因,引领社会风尚革新;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基层减负成效显著,扎紧制度笼子,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实现以作风建设引领全方位变革。
张竞镭副院长强调,支部全体党员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推进八项规定精神主题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力求以党风正院风、强教风、优学风,用作风建设持续推进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交流研讨:结合实际分享学习感悟
在交流环节,多位党员代表结合自身岗位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党员代表张祎表示:“作风建设无小事,作为高校教师,要将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教学科研,严守学术诚信,杜绝形式主义,以优良师风带动学风建设。”
蒋一昭老师谈到:“从‘改进调查研究’到‘厉行勤俭节约’,八项规定处处体现务实导向。我们应从小事小节做起,在服务学生、参与基层治理中践行初心。”
学生党员柳新芸和尹丹妮则结合研究生科研实践提出:“青年党员要拒绝‘摆样子’‘走过场’,在论文写作、课题研究中坚持问题导向,以真抓实干诠释责任担当。”
四、总结部署:强化责任推动长效落实
王波院长结合学院实际作总结讲话。他指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党引领国家发展的“作风密码”,2012年我国GDP为54.75万亿元,2024年已增长至134.9万亿元,国力的显著跃升背后,是党的优良作风凝聚的力量。他强调,作风建设不仅关乎宏观层面的治理效能,更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无论权力大小,主体责任都与作风建设紧密相关。在作风建设的实践落实工作中,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时刻检视自身作风建设是否落实到位;教师要恪守教书育人的天职,在爱护学生、公正评分、合规使用科研经费等具体工作中体现优良的师德师风;学生党员要在日常考勤和学术诚信中体现党性修养。他还结合博士答辩中的现实案例,指出任何岗位都应以“国之大者”为导向,防止能力强而方向偏、成果多而价值失。最后,他认为,推进作风建设必须从细节入手,从倾听师生需求、公正制定制度等实际工作中发力,真正实现党风建设与学院事业的深度融合。
此次线上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互动研讨+实践部署”的模式,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入脑入心。通过系统学习八项规定出台背景、具体内容及精神实质,参会人员深刻认识到:八项规定不仅是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更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金色名片”,必须长期坚持、一抓到底。下一步,国际发展合作党支部将持续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系列学习活动,通过专题调研、警示教育等形式,确保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